為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上海市長寧區提前謀劃、主動對接、創新舉措,積極拓寬企業引才納才渠道,助推高校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今年以來,已幫助4000余名高校畢業生落實就業去向。
“專班+專辦”雙聯動,組織力量再加強
第一時間建機制,成立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高校畢業生工作專班,早謀劃、早部署、早動員,推動高校畢業生工作走深走實。定措施,制定區促就業十大專項行動,細化制定2023年高校畢業生工作方案,分季度、分專題、分批次集中力量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活動,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奠定堅實基礎。抓推進,加強統籌協調,細化分解企業需求調查、招聘服務對接、個人職業引導等各環節任務,建立“天天有崗位、周周有招聘、季季有主題”制度,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按時序進度推進。
“線上+線下”雙聯動,服務模式再創新
將招聘會和面試會相結合。為提升面試成功率,區人社局及時調整推出“招聘+面試”雙線聯動服務模式,在開展線上招聘的同時,推出線下面試會,為高校畢業生與企業負責人搭建“一對一”交流平臺,提高高校畢業生求職成功率。
將職業指導和能力提升相結合。人社部門深化與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商學院等高校合作,積極開展長寧區IN動力就業訓練營,開設簡歷撰寫、面試技巧、職前體驗等各類線上線下職業指導課程,著力提升高校畢業生求職能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和企業雙向匹配。如,聯合上海商學院開展就業訓練,線上開展指導課程,線下開設主題講座,幫助500余名高校畢業生厘清就業思路,提高就業能力。
將簡歷設計和模擬面試相結合。在就業指導專家開展線上“簡歷診斷”的基礎上,推出線下模擬面試,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對一面試及模擬無領導小組面試等沉浸式面試體驗,并進行個性化面試指導,豐富高校畢業生面試實戰經驗,助力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長寧+長三角”雙聯動,輻射范圍再拓寬
區人社局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在去年探索開展“百千萬”高校畢業生招聘活動的基礎上,將服務半徑輻射到長三角地區100余所高校。截至目前,已有962家長三角地區企業提供12694個崗位,收到高校畢業生簡歷18494份,達成初步意向3068人。
立足長寧深入實施“一校一策”。根據高校專業特色,為高校畢業生精準推送相匹配的就業崗位。如:為東華大學提供服裝貿易、電商運營等5000余個時尚創意類崗位;根據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畢業生求職去向,積極提供商務服務業、金融行業等1000余個就業崗位。
面向上海助力企業“吸才納才”。根據長寧企業招才需求,積極搭建平臺,鼓勵長寧企業參加全市范圍招聘活動,幫助企業吸才納才。在上海市今年首場超大型現場招聘會中,長寧鼓勵動員121戶企業參加現場招聘,提供就業崗位約5000個,高校畢業生達成初步意向1000余人。
輻射長三角吸引優秀人才“安居樂業”。依托區位優勢,吸引長三角高校畢業生到上海、到長寧就業,同時,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選才空間。深入實施《區留學人員回國(境)過渡期內租住人才公寓專項支持政策》,為留學生提供最長12個月、最高4.5萬元的租金補貼。今年以來,已有105名海外優秀人才通過該政策在拼多多、攜程、百秋電商、聯合利華、博世等企業實現就業。
“產業+就業”雙聯動,企業資源再整合
開發重點產業、重點企業招聘崗位。主動對接長寧“3+3”重點產業企業,采取“人社服務進樓宇”的形式,走訪問需、跨前服務,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對區域重點樓宇及企業開展專項走訪調研,挖掘樓宇企業用工需求,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優質企業招聘崗位。
用好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補貼政策。積極落實上海市穩崗擴崗政策,支持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今年以來,區人社局已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143.4萬元,惠及291名高校畢業生。聚焦航空服務、“互聯網+生活服務”等區域重點產業,積極開發更多元的青年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加大青年大學生就業見習政策落實力度。目前,已有春秋航空、東航物流、樊登讀書等34家就業見習基地,發布見習崗位839個。
引導創業孵化基地培育主導產業。鼓勵上海長寧區內10余家創業孵化基地圍繞區域重點產業開展孵化服務,以市場化運作模式,為大學生、創業青年提供創客空間、創業孵化、創業交流、創業融資等創業服務。目前,在創業孵化基地內孵化的青年大學生創業團隊約150個。